
Brick Street Farms:新一代的貨櫃農場,顛覆傳統農業模式
Share
在全球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今天,傳統農業模式正面臨重大挑戰。氣候變遷、耕地減少、水資源短缺等問題,讓「可持續農業」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趨勢。而在這場變革中,貨櫃農場(Shipping Container Farming) 正以創新的水耕種植技術,顛覆傳統農業的概念,讓都市農業能夠全年無間斷地供應新鮮蔬菜,不再受氣候、季節與土地限制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Brick Street Farms貨櫃農場如何從一個小型實驗發展為**年營收 3.5 百萬美元(約 1.1 億台幣)**的成功商業模式,並探索它如何改變農業未來。
貨櫃農場:在 0.33 英畝土地上種出 70 英畝的蔬菜
貨櫃農場的核心技術來自垂直水耕種植(Vertical Hydroponic Farming),這是一種無土栽培技術,透過營養液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,並在完全可控的環境下運作。這種農場能夠帶來以下優勢:
✅ 全年 365 天供應:不受天氣與季節影響
✅ 無農藥、非基因改造:提高食品安全性
✅ 最大化空間利用:在狹小空間內生產比傳統農業多數倍的作物
✅ 減少食物浪費:從採收到消費者手中不到 24 小時,營養價值更高
目前,貨櫃農場已經運行 20 個貨櫃,其中 17 個專門種植葉菜類,3 個則負責生產微型綠葉蔬菜(Microgreens)。這些農場全年無休,每月能生產 1,000 至 1,500 磅 的新鮮蔬菜,並直接供應當地的餐廳、超市與消費者。
「我們希望能夠將生產端直接搬到消費端,讓顧客吃到最新鮮、營養價值最高的蔬菜,」貨櫃農場創辦人表示。
從車庫實驗到千萬級農場
貨櫃農場的創辦人並沒有農業背景,而是一名電力工程師。因為熱愛種植,她在搬到佛羅里達州後開始在車庫內嘗試水耕農業。然而,最初的種植並不順利,她不斷調整技術,最後將兩個車庫改造成一座小型水耕農場,甚至開始向鄰里供應新鮮蔬菜。
隨著需求成長,她決定擴展規模,購買第一個貨櫃作為種植場地,這便是貨櫃農場的誕生!
🚀 貨櫃農場的成長歷程:
📌 2015 年:開始在車庫內進行水耕種植實驗
📌 2016 年:購買第一個貨櫃,建立小型貨櫃農場
📌 2020 年:擴展規模,但因疫情影響供應鏈,面臨挑戰
📌 2024 年:擁有 20 個貨櫃農場,年營收突破 3.5 百萬美元
「我們從來沒想過會發展到這個規模,一切都是源自於不斷嘗試和堅持,」創辦人表示。
貨櫃農場如何盈利?商業模式大解密
與傳統農場不同,貨櫃農場採用多元化的營收模式,確保穩定現金流,並持續擴展市場。
1️⃣ 直接零售(Retail)
貨櫃農場透過線上平台直接向當地消費者銷售新鮮蔬菜。顧客可以線上預訂並到農場自取,或參與農場的週末市集。
🔹 營收占比:6%
🔹 優勢:毛利高、顧客忠誠度強
2️⃣ 批發供應(Wholesale)
貨櫃農場與餐廳、飯店、超市等大型買家合作,包括 Marriott、Hilton、Ritz-Carlton 等國際飯店品牌,供應高品質水耕蔬菜。
🔹 營收占比:30-40%
🔹 優勢:大量訂單,降低單位成本
3️⃣ 配送商合作(Distributors)
為了拓展市場,貨櫃農場透過大型食品配送商,將產品配送至其他城市的餐廳和超市,擴大銷售規模。
🔹 營收占比:50% 以上
🔹 優勢:快速擴張市場,提高銷售量
智慧科技驅動,降低成本提升效率
貨櫃農場不只是農場,更是一家科技驅動的農業公司。為了提升效率,他們導入中央化營養管理系統(Fertigation System),這套系統能夠:
✅ 自動混合養分,提供每個貨櫃最佳的營養配方
✅ 遠端監控農場環境,確保水分、光照、溫度達到最佳狀態
✅ 降低 40% 勞動成本,僅需 1-2 人即可管理整座農場
此外,貨櫃農場還採用 Power BI 數據分析,即時監控 生產數據、成本、銷售趨勢,確保農場運作的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效益。
未來展望:擴展至更多城市
貨櫃農場的願景不只是經營一座農場,而是打造可複製的都市農業模式,讓更多城市能夠實現食品自給自足,減少對傳統農業的依賴。
「我們希望能夠將這個模式帶到紐約、洛杉磯,甚至國際市場,」創辦人表示。她也計劃建立一套貨櫃農場特許經營系統,讓更多創業者加入這場農業革命。
總結
貨櫃農場正在改變我們對農業的想像,透過水耕技術、智慧農業系統與數據分析,成功打造高產量、低成本、全年供應的都市農業新模式。
🌱 你對貨櫃農場的模式感興趣嗎?
🌍 你認為這種農業模式是否能夠改變未來?
💡 如果你有機會,你會考慮投資貨櫃農場嗎?
歡迎在下方留言,分享你的想法!💬✨